网站首页 | 学科简介 | 学科队伍 | 平台基地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人才培养 |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社会服务>>正文
社会服务
2019-01-15 12:33   审核人:

 

序号

授权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及授权

年月

完成人及转化形式、效益

1

大学英语教学板

外观专利

201706

胡兰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2

英语收音机

外观专利

201707

胡兰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3

一种英语教学用展示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201708

胡兰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

序号

鉴定成果名称

鉴定单位及年月

完成人及产生影响

序号

咨询报告名称

采纳单位及年月

完成人、领导批示情况及

社会影响

序号

创作、设计、展演获奖名称,举办科普、文化传播活动名称

所获奖励、

举办活动年月

完成人及产生影响

(每项不超过100字)

1

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

建设与维护

201401-201806

 

完成人:陈勇

产生影响:用英、日、韩3种语言,发布常德市文化、旅游、商务、经济等方面的新闻和信息,为国外了解常德、常德国际化提供平台。曾在全国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国际化程度评比中排名第22,省内排名第2

2

“家在常德”历史文化名城系列文化宣传活动

201611-201806

 

完成人:李楠芳

产生影响:《家在常德》的翻译出版展示了常德近代形象,引领常德文化走出国门,为观察近代常德打开了一扇世界之窗。《家在常德》记者追思会、“家在常德”系列读书会被国内知名网站多次报道。

3

常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工程

201702-201806

完成人:胡芳毅

产生影响:向海外受众用英语介绍了常德汉剧高腔、常德丝弦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世界展示了常德地方文化魅力,提升了常德地方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常德市作家作品国际化

推广工程

201802-201806

完成人:李海军

产生影响:将陶少鸿等常德知名作家的小说翻译成英文,通过英文网站发布、国外出版、国外发表书评等方式,将具有浓郁常德地域文化色彩的文学作品推向世界,增强常德作家的国际知名度。

5

常德市大型国际性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

201509-201806

完成人:学科组教师和学生

产生影响:多次承担常德市大型国际性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比赛”、“中德法治国家对话论坛”等工作向国际社会展示了常德良好的形象。

6

桃花源旅游景区推介活动

201703

完成人:学科组教师和学生

产生影响:将桃花源旅游景区的推介文字译成英文,并利用常德市政府网站英文版开辟桃花源旅游景区推介专栏,扩大了桃花源旅游景区在国外的知名度,吸引了国外游客来常德旅游。

 

 

社会服务典型案例

填写能够反映本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贡献的典型案例(案例取得成效或产生影响的时间应在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之间),应说明本学科通过何种方法和途径服务社会,服务的行业和地域范围以及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和实质性贡献。(最多填写3个案例,每个案例限填500字)

案例一

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的翻译服务工作

湖南文理学院的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在国内和国际上具有重大的影响。2014年,中宣部指定湖南文理学院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中国南方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2016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办公室将“侵华日军细菌战罪行研究基地”确定为湖南省级社科研究基地。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以来为湖南文理学院的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提供重要的翻译服务工作。2015年,“第三届日本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南文理学院举行期间,本学科组成员为来自日本、美国等国的学者提供翻译服务工作,并在会后通过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推送了一个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方面的专题报道,为侵华日军细菌战研究产生国际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学科组成员翻译了著名学者聂莉莉著的《伤痕:中国常德民众的细菌战记忆》,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2018年,学科组成员编译的《侵华日军细菌战重要外文资料译介》,即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案例二

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建设与维护工作

2014年至今,本学科组一直承担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的建设与维护工作。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共分为英文版、日文版和韩文版,是常德市对外形象宣传的窗口,主要包括“常德简介”、“旅游”、“商业”、“政府工作”、“服务”等栏目。学科组为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配备了专门的翻译人员和维护人员,确保及时更新常德市重大新闻以及反映常德市文化、旅游、商务、经济等各方面的信息,为外国人提供一个了解常德的平台,为常德走向世界奠定基础。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自2011年建成后,曾在全国301个地级市政府门户网站(评比)中排名第22,在省内各地级市中排名第2。另据常德市外事局反馈的信息,常德市代表团出访英美德日韩等国时,了解到常德市政府网站外文版是他们了解常德最重要的窗口。

案例三

常德市大型国际性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以及常德市地域文化的国际推广工作

发挥专业优势,承担常德市大型国际性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以及常德市文化的国际推广工作。2015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期间,多名教师和学生参与旅游节的翻译服务工作。教师主要承担嘉宾接待与见面会、白马湖国际音乐会、开幕式及柳叶湖水上音乐焰火盛典等活动的翻译服务工作;学生为与会嘉宾提供道路指引、活动提醒、就餐提醒、医疗服务等志愿服务;2017“常德柳叶湖国际马拉松”期间,本学科组派出多名教师与学生志愿者,从前期准备到整个比赛环节全程参与赛事的翻译服务工作;本学科组和常德市委宣传部合作,承担了“常德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推广工程”、“常德市作家作品国际推广工程”、“桃花源景区介绍英语翻译”等项目,将常德丝弦等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陶少鸿等作家具有浓厚本土文化的小说作品翻译成英语到国际上推广。

校企、校地合作典型案例

填写能够反映本学科在开展校地、校企合作方面的典型案例(案例取得成效或产生影响的时间应在2014112018630日之间。最多填写3个案例,每个案例限填500字)

案例一

校地(校)合作共建教育实习、就业基地

外国语学院参与了省、市“国培计划”,负责制定实施方案与核心课程授课。先后与常德市地方教育局、中学签订了“人才合作培养协议”,共建“教学—实习—就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毕业论文指导等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开设师范教育系列课程,强化学生获得从事教师工作的应用能力。整合双方教育资源,建立常态化教学内容更新机制,共同设计教学内容;常年邀请合作中学教师来学院进行“言传身教”,推行案例式、项目式教学,搭建师范生教育应用对接平台,强化师范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现实习、就业一体化。58名学生在基地完成了为期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688名学生完成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20名学生在基地成功就业;实现了为地方教育服务的办学目标,扩大了学院在地方教育中的影响力。

案例二

校企校地共建“常德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

20177月,外国语学院与江苏常青对外经济合作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合作共同成立“日本教育文化国际交流财团人才交流基地”,在实习实践、就业、留学、资格认证培训以及国内国际紧缺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20186月,该基地成功通过常德市商务局验收,正式成立“常德市外派劳务培训基地”,为常德地区的外派劳务人员提供培训服务。

截至20186月,35名在校学生前往日本企业进行带薪实习或交流学习、并有8名学生2018年暑假期间即将赴日实习。这些项目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优势,发挥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为学生实习、留学、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实践证明,参加项目的学生实习期间受到了企业良好的评价,并在语言能力、专业技能、学以致用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回校后学习成绩也保持在年级领先水平,有的学生大三期间就有企业对其表达出聘用意向。

案例三

校企合作共建商务英语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20166月,外国语学院与湖南联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等外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采取“见习+实习+就业+创业+教师培训”合作模式,开展商务应用型人才和“双师双能”教师队伍的培养。联科公司专门成立国际电商学院,与湖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实训和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基地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校内实训由公司远程指导训练学生基本的电子商务平台应用技能;校外实习采取“岗前培训+双选上岗”的模式,训练学生的电子商务平台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通过实习,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明显增强,在2017年的专业实习中,成丹同学获得湖南联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最佳销售个人奖”。公司从市场人才需求角度出发就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提出建设性意见,提高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到目前为止,共有25名学生通过实习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5名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公司完成电子商务业务培训,加快了学院建设“双师双能”教师队伍的进度,实现校、企、生三赢。

关闭窗口
通知公告 更多 
尚无内容。